光明日报记者 任欢 光明日报通讯员 甘越银河证券
7月以来,我国有152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气温超过40℃,未来高温仍将持续,部分地区持续天数和极值可能突破历史同期。
面对如此高温,从事短途运输业的某平台货车司机赵铭城笑着说:“之前我自己拉活儿的时候,总是担心开空调太费油钱了,但不开空调又热得受不了。现在加入平台后,不仅单数更多了,而且平台还提供了按单发放的高温补贴,让我在这个夏天安心又舒心。”
不只是赵师傅,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这个夏天,被热浪袭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不在少数。他们普遍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的问题。高温酷暑之下,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是一场涉及多方面的大“烤”。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 姚亚奇整理)
更多人领到了高温津贴
中午12点,树荫下,某外卖平台小哥陈程喝了一口水,笑吟吟地对记者说:“现在的天气,实在是太热了!”
“这么热的天气银河证券,还出来跑单,有没有什么降暑措施?”记者问。
“前几年我刚出来跑单的时候,就是忍着高温坚持。”陈程告诉记者,“这几年不一样了。平台为我们灵活就业者专门提供了高温补贴,只要达成一定的送单量,就可以领取。我身边有几位朋友,在不同行业也领到了不同数额的高温补贴。现在大家都说,全社会对我们的关心关爱越来越多了。”
高温津贴,是指企业单位依照相关部门要求,给予在高温天气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的劳动津贴,属于法定劳动津贴。201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35℃以上高温天气露天作业,或无法将室内温度降至33℃以下时,用人单位必须发放高温津贴和防暑物资。今年,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高温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严格落实高温津贴制度,及时足额向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不得以发放清凉饮料、防暑降温用品等实物或各类有价证券代替。
近日,美团启动“2025夏季清凉行动”。宣布从7月1日起,分批次为全国300多万骑手送上“防暑险”,并在高温时段随订单给骑手发放高温关怀金,进一步保障骑手在炎热天气下的收入。同时,美团配送平台还调整优化配送范围和取送路线,根据高温天气情况适时启动应急机制,为骑手提供配送补时服务,剔除因高温天气造成的不合理差评,同时,动态调整配送半径,在站点配置充足的防暑药品和物资。
“我们希望通过保险机制为骑手提供兜底保障,降低骑手风险。”美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但当前高温天气劳动者的防暑保障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尽管《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温津贴和防暑物资不得互相冲抵,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或单位偷换了高温津贴的概念。有些单位仅向劳动者发放冷饮、毛巾等实物,并将这些物资的价值金额“调包”为高温津贴的发放额。
对此,专家建议,应建立对各企业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机制,组建工作专班,采取“常态﹢突击”的方式,深入快递集散点、骑手驿站等一线,实地开展监督检查,对于违反防暑降温规定要求的,进行严厉惩处并予以公开曝光。劳动者也可以通过12351、12333等热线匿名投诉或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劳动监察,或者工会组织进行法律监督。
爱心驿站撑起“遮阳伞”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东城区金鱼池中街的一家由北京链家负责运营的爱心驿站。推开门,顿感清凉扑面。休息区内,微波炉、饮水机、应急药箱等设施一应俱全。沙发上银河证券,一名快递员满意地说:“有了爱心驿站,就有了能临时休息、补充能量的地方,下午工作的效率更高了。”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链家于2021年9月便实现了爱心驿站的全覆盖,即全市1400多家门店全部挂牌作为爱心驿站站点,为包括新就业群体在内的户外劳动者以及附近居民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热饭等多样化贴心服务。
据了解,这些年,全国总工会针对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推动各级工会建立众多驿站。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驿站18.61万个,覆盖服务职工群众1.93亿人,日服务230.97万人次,全年累计服务职工群众近8亿人次。
同时,各地的企事业单位也陆续加入与工会合作建设驿站的队伍中,由各地工会、银行、电信营业网点、加油站、中介等单位建立的大大小小的服务站点,为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在内的户外劳动者支起了一顶顶全社会参与的、饱含温情的“遮阳伞”。
浙江省嘉兴经开区长水街道党工委等部门交出了一份示范答卷。“我们自2024年以来,因地制宜在辖区陆续建立了13个驿站,并绘制了关爱地图准确标注服务点位。”长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冷眩介绍,目前,街道已建成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户外职工驿站,致力于打造“2公里覆盖、10分钟可达”的骑士服务圈。党员志愿者们定期对驿站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行,为户外工作者提供舒适的环境。驿站还与党群服务中心紧密联动,形成了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暖“新”服务矩阵,为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在内的户外劳动者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各地的服务站点还积极拓展服务范围。比如,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社区站点、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大水坑社区暖蜂驿站等多个爱心驿站,创新联合当地餐饮企事业单位,为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在内的户外劳动者提供爱心送餐服务,使他们在驿站就餐的选择不再局限于自带餐食加热或者在外购买高价餐食。
专家指出,驿站与餐饮业的联合可谓一举多得、合作共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而言,平价热餐保障了他们高强度工作下的营养和体力;对餐饮企业来说,驿站稳定的午间客流带来了稳定的收益。同时,该模式有效利用了本地餐饮资源,形成“驿站集单+中央厨房配送+小店承接”的微循环链条。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整合,既精准服务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也为区域餐饮服务业注入了活力。
让权益保障覆盖更多劳动者
根据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目前新就业群体总数已达8400万人。保护他们的权益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
7月7日,货拉拉司机周国模卸货钢化玻璃时,玻璃突然破碎,其双手、肩膀和头部多处被玻璃碎片划伤。周国模在申报职业伤害保障后,在人社局和货拉拉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完成了材料填报和事故认定,理赔过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们货车司机整天在外面跑,风险还是挺高的,搬货时一不小心就可能崴脚、扭腰。现在有了新职伤,自己不用出保费,出事了也可以报销相关费用,让我们很安心。”周国模告诉记者。
据了解,作为试点企业之一的货拉拉响应政策号召,已进行新职伤保险的三年试点,并于今年7月1日将新职伤保险试点省份从7个扩展至17个。试点期间,货拉拉累计投入金额超1.5亿元,保障订单超7.6亿单,覆盖司机超170万人,预计试点省份扩展后将覆盖平台80%的司机。
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全社会在持续行动。人社部于2022年开始试点“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与传统的商业意外险不同的是,新职伤保障无需个人承担费用,全部由平台出资,不区分全职与兼职身份,适应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过渡性、灵活性的劳动特征。今年7月7日,交通运输部、民政部、人社部、全总发布《关于加强运输途中意外伤亡货车司机帮扶救助的通知》,提出加强职业伤害保障,推进同城货运行业职业伤害保障应保尽保,研究探索干线货运司机工伤保障政策。
7月上旬,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组织满帮集团、货拉拉、滴滴送货、快狗打车等4家主要货运平台企业,签署了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自律公约。据了解,自律公约承诺平台持续开展抽成“阳光行动”、降低过高收费和抽成比例,建立过低运价阻断机制,实施货主预付运费、购买运费补偿险、运费催付、赔偿先付等;平台不强制货车司机参与促销活动,不将行为分、能量值与运费提现挂钩。这样的举措,不仅方便了司机找货揽货,还增加了司机的收入。
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针对新就业形态领域特点,进一步完善专门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提供坚实保障,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
(应受访者要求银河证券,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顺阳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